痛风是1种很常见的疾病,可产生于不同国家及不同种族人群,好多患者在生活中遭到它的困扰。那么,痛风的产生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种族与地区
痛风的病发率因种族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欧美国家痛风的病发率较高,约占总人口数的0.13%-0.37%,年病发率约为0.20%-0.35%。在第2次世界大战前,痛风在东方民族得病率很低。而日本在第2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飞速发展,蛋白质类食品成倍增加,如今痛风已成为日本的常见疾病。我国台湾地区也是如此,据资料报导,台湾农村痛风的病发率为0.16%o,城市及周边地区痛风的病发率为O.67%o。
我国于1948年首次确诊2例痛风病例,1958年前仅报道25例痛风,至1990年已有千余例痛风病例报告,其中尚不包括大量漏诊和误诊的病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蛋白食品的摄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得病率亦在不断增加。由于没有进行较大范围的普查,所以目前国内痛风的确切病发率尚不能完全肯定,估计大约在0.1%以下。
(2)家族遗传
痛风是1种遗传缺点性疾病,具有遗传偏向。目前认为痛风的遗传方式1般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部分为X连锁遗传。原发性痛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10%⑵5%有痛风阳性家族史。痛风患者的近亲中约有5%⑵5%有高尿酸血症,另有不到1%患者为酶缺点而至。对家族中有痛风史的人,患痛风的可能性大于其他人。
(3)体形
痛风常被称为“富贵病严,好发于40岁以上的较为肥胖的中年男性,痛风的发生的相关原因,特别是不爱运动、进食肉类蛋白质较多、营养多余的人。且常并发高血脂(高甘油3酯)、高血压病等。因此就痛风的病发来讲,肥胖的人高于瘦人,营养多余高于营养1般的人,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
(4)性别
性别对痛风的病发具有明显的影响。有资料表明男性痛风占痛风患者总数的95%左右,显现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的性别病发特点,痛风的发生的相关原因。但女性痛风患者病发年龄几近都在绝经期以后(继发性痛风除外),月经正常的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极少产生痛风症。这可能由于雌激素对肾脏排泄尿酸有增进作用。
(5)年龄
痛风的病发亦有明显的年龄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在40⑸5岁之间,平均起病年龄大约为45岁,年龄最大的可超过70岁;年轻人乃至少年儿童也可患痛风,但临床非常少见。因此对儿童、绝经前妇女及30岁以下的男性诊断痛风时应当慎重。最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痛风的病发年龄也在提早,40岁之前病发者已非少见,必须引发重视。
(6)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痛风的病发率可能有1些影响,但远不如遗传、种族、生活条件等因素那么明显。在我国,青藏高原游牧地区的痛风病发率较高。高原缺氧特别是从平原进入高原者由于缺氧患高山不适应症、高山红细胞增多、高山高血压及高山心脏病等,可继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人在西藏高原视察到汉族人移居西藏后痛风得病率增加,而1些来自内地的汉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当他们返回内地后,大部份患者痛风性关节炎不再发作,究竟是食品改变还是高原缺氧而至尚难以定论,但地理环境因素确切可影响痛风的病发。
(7)职业
痛风主要产生于生活条件优越的上层人士。临床调查表明,高收入的中上层社会人群痛风的病发率远远高于平民与体力劳动者;城市病发率明显高于农村,血尿酸水平与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呈明显的正相干。在我国,痛风的发生的相关原因,痛风患者中以干部、企业家;知识分子等从事脑力劳动者和所谓的“白领”阶层占多数,可能与这部份人条件优越、待遇丰富、体力消耗少、生活水平较高有关。3、分类临床上广泛采取的分类法是分为原发性痛风与继发性痛风两大类。、4痛风临床检查与比较好医治方案
以上就是专家对相干内容的介绍了,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已有所了解了,也希望以上介绍的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在此小编祝愿大家身体健康,患者早日康复。
相关新闻
上一页:看看为什么女性患痛风的较少
下一页:大家小心空腹吃鱼是导致痛风
相关问答